EN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王斌华教授做客第1526期weide1946伟德——一部畅销600万册专著的打造过程:外语创作和自我回译中的知识空间再造

作者:

2025年10月19日 10:33

浏览量

2025年10月10日,世界百强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王斌华教授做客我校第1526期weide1946伟德,发表了题为“一部畅销600万册专著的打造过程:外语创作和自我回译中的知识空间再造”的学术报告。王斌华教授以历史学家黄仁宇的名著《万历十五年》为核心案例,结合档案研究与语料库分析,深入剖析了该著作如何通过“自我回译”等策略,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壁垒,最终实现知识空间的再造与学术范式的创新。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与社会科学处联合举办,徐彬教授主持杨彬老师、刘焱老师、崔佳老师、赵金曼老师以及众多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本次讲座中,王斌华教授从四个核心维度展开论述:自我回译的策略、文本偏移分析、知识空间的再造与学术范式创新,以及该案例对翻译研究的启示。他详细梳理了《万历十五年》从英文构思与写作在美国的出版困局、中文回译,再到英文世界传播的复杂历程。王教授指出,黄仁宇先生的“自我回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生产与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揭示了作者在跨文化语境下对历史叙事进行的策略性调整,也为理解学术著作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宝贵的样本。讲座通过详实的语料数据,展示了回译过程中产生的“文本偏移”及其在构建跨文化知识空间中的独特价值。



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与王斌华教授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英语系杨彬副教授就业界普遍关注的中国文学典籍外译问题与王教授交换了看法。王教授结合自身的翻译实践与教学经验,分享了处理文化负载词与历史语境的策略,为在场的师生带来了新的研究启发。刘焱老师则就研究中的数据整理与语料库文本分析技术提出了具体问题,王教授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念与当前的技术发展,介绍了前沿的研究方法。



讲座最后,主持人徐彬教授对报告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王斌华教授的讲座不仅通过一个经典案例生动地展示了从问题提出到方法实践的完整学术路径,更为重要的是,它拓宽了在场师生在翻译学、历史学与跨文化传播领域的交叉研究视野,具有极强的理论启发性与方法论指导意义。



主讲人简介:

王斌华,世界百强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英国“皇家特许语言专家学会”会士,兼任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专家组成员、英国语言学科大学理事会(UCFL)常务理事及东亚语言学科代表、中国译协口译委员会委员等。王斌话教授在SSCI/A&HCI/CSSCI核心期刊及John Benjamins、Routledge、Springer Nature等国际顶级出版社专题论集发表论文80多篇,入选CNKI高被引学者Top 1%,在30多场国际会议上发表主旨报告。在Routledge出版英文专著两部,在外研社出版专著两部、翻译专业教材多部。研究课题先后获英国政府、欧盟、香港特区研究资助委员会优配基金(GRF)等立项。



供稿人:研究生 刘宇航 梁世宁 郭晴 王文佳

审核人:王卓 院长












Baidu
1946bv1946伟德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