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人文]冯言寺: 四位老师速描
作者:
2017年06月18日 13:36
浏览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道、授业、解惑,次序不能颠倒,最重要的自然是传道。我所知道的有四位老师,可以传道。听他们讲课,是件愉快的事情。
张清华老师。第一次遇见张清华老师,我对自己说这就是张清华了(脸色苍白,长卷发,不修边幅,有一些沧桑)。果然不错。我的一个舍友甚至称他为“土匪”,其他人则认为他是个诗人。诗人和土匪相遇,能不能讲清道理,这个姑且不谈。他的课随心所欲,漫无边际,经常会有“超级链接”,他跟我们一起齐声背诵《将尽酒》,有了兴致,就给我们把兰波的长诗《奥菲利亚》一句不少地背出来。他不满意他的课堂坐不满人,他的宗旨是:帮助我们在精神上成人,把我们从之前学到的虚假知识中唤醒。
潘庆玉老师。如果你向他提问,他很可能会脸红,常常你忘记他回答了什么,只记住他一个表情。他的行头简单得很,只一个笔记本电脑。而学生们根本不必带课本,因为他从来不讲课本。也许只有八个人选他的课,这也不错,他们只占用教室的一角,老师在中间,学生在两边,老师兴致勃勃,学生津津有味。有一次,在东方红广场,他一手捧着茶壶,一边看着自己的女儿快活地奔跑。我看到的是一个羞赧的父亲,对于一个与他相关的生命的全部温柔。所有的人都会为他祝福的。
杨存昌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充实而有光辉的儒雅风度。他的板书不是从左往右写,而是从上往下写,偶尔有繁体字出现,字体清疏。他有时候穿平底布鞋,但并不让人觉得唐突。他把有关自己的一切处理得非常妥贴,让人觉得本来应该如此。他讲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惶惶若丧家之犬”,又说孔子从容不迫,是“巨大的安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下课了,他解答完学生的问题,掏出一支烟衔在嘴上,还没来得及点燃。所有的疑惑都在这一瞬间产生。他的故事是怎样的呢?那个时候,我这样想。
高伟老师。第一次在教育课的课堂上听见有人讲德国的神学家马克斯·舍勒,他就是高伟老师了。高伟老师不高,他也绝不会承认自己伟大,他甚至反对人的崇高。他推荐的书是《舍勒全集》和《海德格尔全集》。他思考的全部都指向上帝。他到处跑,昨天还在济南,今天可能就跑去南京了。他对足球的理解是:人与球一瞬间的接触。(2004-9-30山东师大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