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

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青年创新团队举行第五次学术沙龙

作者:

2020年11月30日 10:12

浏览量


11月27日下午,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青年创新团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创新团队(B类)在长清湖校区崇德楼四楼会议室举行第五场学术沙龙。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俞凡应邀作了题为《“济南惨案”中的中日舆论战——以中日档案为中心的考察》的主题讲座。本次沙龙由团队负责人、历史文化学院刘本森教授主持。团队成员黄润青老师、林淑玉老师和研究生共50余人参加沙龙。



讲座伊始,俞凡教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侧重于新闻史,并以历史学的档案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紧接着,俞凡教授指出,学界从外交史、政治史、军事史角度对济南惨案的研究已相当深入,但在目前从舆论史角度着手的研究存在着分析模式的缺陷和众多未关注到的层面。进一步,俞凡教授又以中日两国政府在这场舆论战中采取的方针与措施、舆论对“济案”交涉的影响为问题,展开了报告的主题。

首先,通过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舆情处置、1908年日本年度例行舆情调查的事例,俞凡教授得出日本在1928年前后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制度化的国际舆情应对体系的结论,而国民党和蒋介石对国际舆论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之后,俞教授详细讲述了“济案”爆发之初双方的交涉与舆论战,即日本通过军政密切配合、直接上阵应对等措施极大地争取到国际舆论的支持,而中国则由于先天不足和舆论被动没有有效影响国际舆论。俞教授指出国际舆论的转变是在日本增派第三师团的命令之后,但由不利舆情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才是对日本政府即时的压力,这是俞凡教授对“济案”舆论层面研究的一大创见。随后,俞凡教授从日本、中国两方面分析了“济案”的舆论影响。对日本而言,事件证明了日本建立的国际舆情信息收集及处理系统的有效性,提升了“宣传谋略”在日军方中的作用;对中国而言,对蒋介石的舆论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后,俞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总结,“济案”舆论战总体说来是日方对中方单方面的舆论打击,双方的舆论策略一直延续到了后来的“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济案”是“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中中日两国国际舆论战的一次总的预演。



刘本森老师对讲座进行精彩的点评,认为俞教授的讲座不仅为我们呈现出论文写作的思路,而且从舆论史的角度进行研究,比他人“多看一步”,这更具方法论意义。本次沙龙也是学院研究生治学修身名师名家讲坛的一部分,沙龙共持续2个多小时,讨论深入而热烈,从新闻史、舆论史的角度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效果良好。


供稿审核:历史文化学院


Baidu
1946bv1946伟德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