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

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话语研究”创新团队启动仪式暨首期学术沙龙

作者:贾延云 周琪一

2020年09月28日 13:01

浏览量


2020年9月26日上午,在长清湖校区文渊楼B区242,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话语研究”创新团队启动仪式暨首期学术沙龙。本次活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刘兴波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天津外国语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田海龙教授、华东政法大学余素青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李海英教授、暨南大学韩征瑞教授参加本期学术沙龙并作了主旨发言。创新团队启动仪式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葛云锋教授主持,创新团队所有成员、外国语学院的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本期学术沙龙。



在启动仪式上,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刘兴波做了精彩发言。刘兴波副处长首先对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以及与会人员表示了热烈欢迎。随后,刘兴波副处长介绍了外国语学院近几年的发展,概述了山东师范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的背景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话语研究”创新团队的研究目标与任务,并鼓励创新团队在今后的工作中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好成就。



在随后的主旨发言中,华东政法大学余素青教授作了题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法律话语研究”的报告。余素青教授首先从话语这一概念入手,梳理了话语分析这一领域中著名学者的研究重点。基于此,余素青教授探讨了“权力”概念,明确其构成要素并结合法庭中的例子进行说明。随后,余素青教授探究了“法”与“律”两字的起源与发展,以国内法为例探究法律所具有的层级性,并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理解法律言语,即法律文本和法律话语。余素青教授最后梳理了法律语言的多角度研究,比如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文化、文学、马丁评价理论、翻译学、民族志学等等。余素青教授的发言对当前我国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主要任务进行概括,为法律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暨南大学韩征瑞教授作了题为“The structural format and rhetorical variation of writing Chinese judicial opinions: A genre analytical approach”的报告。韩征瑞教授的报告以问题为导向,以法律判决书为研究对象,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构建了法律文本的格式特征,然后借助社会学、人类学中的概念等对法律文本进行了解释。韩征瑞教授的报告体现了从多角度对法律文本进行研究的重要性,揭示了法律判决书中的意识形态与文本格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山东师范大学李海英教授做了题为“漫谈中国的传统表达方式”的报告。李海英教授从英汉回文例子入手,介绍了汉语的传统表达方式,即包含辞格和辞趣两部分内容。回文格渊源已久,李海英教授以具体的例子强调有意义的形式的重要性,还介绍了飞白格、别解格、仿词格、仿调格、镶嵌格、藏词格等辞格,分别以例子展现每一种辞格的美。此外,李海英教授强调精通外语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且保持中国传统文化自带的精神和素养。



天津外国语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田海龙教授作了题为“从社会语言学的起源看我国语言学研究的创新”的报告。田海龙教授从社会语言学起源的不同观点入手,探索了拉波夫、甘柏兹和海姆斯等社会语言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60年代的主要研究任务,指出在美国奠基的社会语言学在当时语言学研究中的新颖性,并归纳了这一学科之“新”的主要原因。结合当今我国发展,田海龙教授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语言学研究者需要进一步思考的主要问题。田海龙教授号召广大社会语言学研究者在“新时代”和“新文科”背景下积极思考,务实创新。


葛云锋教授对本期学术沙龙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并鼓励在座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打好基础、开展学术研究。最后,葛云锋教授再次对各位专家以及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了衷心感谢。本期学术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供稿审核外国语学院


Baidu
1946bv1946伟德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