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举办“农业制度与乡村振兴”创新团队启动仪式暨首期学术沙龙
作者:
2020年09月20日 16:01
浏览量
9月19日上午,公共管理学院在千佛山校区逸夫楼508室举行“农业制度与乡村振兴”创新团队启动仪式暨首期学术沙龙。启动仪式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贫困与福祉研究室主任檀学文研究员、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孙华臣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处顾大伟副处长参加,祁勇副院长出席并讲话,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肖卫东教授,团队成员耿宁副教授、李顺成副教授、王耀辉博士出席参加,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点部分研究生聆听此次学术沙龙。学术沙龙由团队负责人肖卫东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祁勇副院长代表公共管理学院欢迎各位专家的到来。社科处顾大伟副处长致辞,强调“四出”即出成果、出人才、出研究方向、出政策,并提出要创设新的科研组织形式。团队带头人肖卫东主任通过PPT讲解介绍团队情况及工作计划,对团队的组建基础和建设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在学术沙龙环节,各位专家和老师更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首先,孙华臣老师提出四大要点,第一、孙老师认为利益联结机制、利益引导机制、农民长期生活习惯和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转型都是影响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的原因。第二、在制度供给方面,应通过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补贴等来让乡村和城市更加接近。第三、在乡村治理方面要实现村民自治、德治和法治相结合,建立信用体系试点。第四、在服务山东的具体实践中,要实现制度层面的转化,建立差异化政策体系。随后,檀学文老师提出要重视学科建设,并对贫困和农民福祉进行简要说明。耿宁副教授和李顺成副教授对今后研究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和城市规划进行简要说明。最后,王耀辉博士总结提出五点研究方向,包括农村干部的年龄与乡村振兴的因果关系、农村污染对农民身体健康和死亡率的影响、农业补贴的政策评估、乡村治理中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及如何识别政策的“嫌贫爱富”和政策偏好。
会议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通过各专家学者的交流,科研创新团队对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了进一步理解,拓宽对乡村的认知范围,更深刻的把握了农业制度和乡村振兴的内涵,明确了团队重点建设的方向。启动仪式暨首期学术沙龙为团队的建立鼓舞士气,更为下一步做出更好的关于农业制度和乡村振兴的决策和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供稿审核:公共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