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比蒂教授做客第1462期weide1946伟德——国际比较文学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
作者:
2024年12月02日 10:00
浏览量
2024年11月29日上午,欧洲科学院院士、维也纳大学讲席教授,国际权威期刊《阿卡狄亚:文学与文化国际杂志》主编弗拉基米尔·比蒂(Vladimir Biti)教授做客山东师范大学weide1946伟德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崇文大讲堂,于千佛山校区教学三楼3141会议室带来题为“国际比较文学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于冬云教授主持,文学院杨黎红、李红春、杨光、韩存远、张雪杉、毛建雷老师出席,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文艺学专业的研究生、部分本科生,以及来自山东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聆听讲座并参与交流讨论。
比蒂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本土化与全球化关系视角下的世界文学、文学研究中细读与远读的关系、数字时代文学研究方法的革新和文学跨学科研究四个问题展开。首先,比蒂教授结合库切与卡夫卡的世界文学经典作品阐述他对本土化与全球化关系的理解,认为两位作家都将多元文化杂糅又碰撞的经验融入写作中,其文学创作实践拓展了西方传统的英语文学和德语文学边界,体现了世界文学中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辩证关系。其次,关于文学研究中的细读与远读以及数字时代的文学研究方法,比蒂教授认为,尽管远读无法让读者从细微之处获得文学阅读的乐趣,但可以从宏观角度更好地把握相同主题文学的特征,对文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数字时代人工智能等工具的应用是实现远读的重要工具与手段。最后,关于文学跨学科研究,比蒂教授认为文学研究本来就存在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的观照视角,但无论文学研究采用何种跨学科研究方法,最终立足点都应该是文学本身。
在报告会过程中,杨黎红副教授就世界文学与跨文化的关系、李红春教授就阅读理论的演变、杨光教授就数智时代跨媒介文学创作与批评、韩存远副教授就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比蒂教授进行学术对话与讨论,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先后结合报告内容与自身研究情况向比蒂教授提问。比蒂教授对师生们的学术思考与跨文化交流能力表示充分肯定。最后,于冬云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并再次对比蒂教授表达了诚挚的谢意。本场报告对接国际比较文学发展前沿动态,极具启发性,既是一场思想与文化的盛宴,也体现了文学院师生的国际视野与跨语言、跨文化学术交流与研究能力。

【主讲人简介】
Vladimir Biti(弗拉基米尔•比蒂)教授现任欧洲科学院 (Academia Europaea)院士、维也纳大学讲席教授、国际权威期刊《阿卡狄亚:文学与文化国际杂志》主编,兼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2010-2015)、文学理论委员会荣誉主席等职,曾获克罗地亚科学院学术大奖(Great Award)等国际奖项。
撰稿:毛建雷 郭丹阳
审核:许君泽
供稿审核:文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