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武树臣教授做客第1460期weide1946伟德——孔子与法家——孔子与法家先驱说
作者:
2024年12月04日 11:13
浏览量
12月1日上午,学院邀请西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会长武树臣教授出席法学专业设立30周年系列讲座并作题为“孔子与法家——孔子与法家先驱说”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院长荆月新教授主持,学院副教授林丛、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王林敏、齐鲁工业大学青年教师张广芳以及学院各级研究生积极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荆月新对武树臣教授的到来致以诚挚的欢迎。武树臣首先详细介绍了“灋”字的字形演变及其内涵的发展过程,阐明古代的“灋”是一种诉讼现象,由法官根据双方提出的证据来审理案件,在解决争端的同时形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判例,这些判例进而成为规范人们行为举止的准则,所以“灋”字的本义是诉讼审判。紧接着他提出,古代的法家是“大法家”,包括诸子法家和职业法家,并分别解读了孔子与诸子法家和职业法家的关系,指出孔子在前半生中崇尚周礼,其法律思想与法家有着诸多共通之处。但是,这与孔子后来是儒家代表并不矛盾,其“仁”的理念更是可以视为个体自然人的圣经。

最后,武树臣强调,将秦二世而亡的原因归咎于法家来评价法家是不客观的,也不能将法家与儒家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应重新审判法家学术,对其客观评价,批判继承法家的治世理想,从而建设法治国家和社会。在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中,与会的老师们热情分享了他们各自对于讲座内容的深刻感悟与独到理解,现场学子们也围绕讲座内容进行提问,武树臣一一做出详尽的解答。

本次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武树臣教授关于古代法家与孔子关系的独到解读,不仅使同学们收获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也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思考之窗。
【主讲人简介】
武树臣,西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会长。
撰稿:李宇昕
审核:房佃辉
供稿审核:法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