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白生教授做客第1458期weide1946伟德——传记文学:师大的必修课
作者:
2024年11月25日 10:57
浏览量
2024年11月2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联合社会科学处举办了第1458期weide1946伟德——传记文学:师大的必修课,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教授为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此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翟乃海教授主持,学院十余名教师以及众多英语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聆听了讲座,并积极参与了交流讨论。

讲座伊始,翟乃海教授向与会师生对赵白生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全体与会成员对赵白生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随后,讲座正式开始。赵白生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传记文学与教育的关系出发,详细阐述了传记文学作为师大必修课的主要原因。他指出,传记文学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的有效工具,更是塑造价值观、增强跨文化理解以及深化学术研究的重要载体。
讲座中,赵教授深入剖析了传记文学成为师大必修课的四大外因和三大内因。四大外因包括世界潮流的推动、商业价值的凸显、新世界观的塑造,以及传记对历史的超越。赵教授通过奥巴马、邓小平等国际国内知名人物的传记案例,生动展示了传记文学在塑造公众形象、引领社会思潮方面的巨大力量。同时,他还提到了畅销书《备胎》等传记作品,进一步印证了传记文学背后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

在探讨三大内因时,赵教授揭示了经验的经典化、自我的寓言化以及身份的象征化在传记文学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传记文学不仅记录了个体的经历,更将这些经历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通过多样化的经验、专业化的经验以及个性化的经验,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此外,传记文学还擅长将个体的自我转化为寓言,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反思,引导读者认识自我、战胜自我。最后,赵教授还分析了身份的象征化在传记文学中的意义,指出传记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从他人生活中寻找答案、获取前进动力的途径。
讲座过程中,赵教授旁征博引,逻辑清晰,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与文化的盛宴。他特别提到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等世界顶尖的教育机构,深入阐述了学术传承的力量,并强调了教育在塑造思想家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赵教授还以北京大学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历史与文化对学术传承的影响,特别是胡适等学术大师的贡献。
在讲座的尾声,赵教授再次强调了传记文学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他指出,师范大学要培养出大师,而大师的培养首要在于传记。传记文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首选读本,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将传记文学纳入师大必修课体系,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结束后,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翟乃海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代表学院再次向赵白生教授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此次讲座不仅深化了现场师生对传记文学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这一文学形式的浓厚兴趣和热情。许多听众表示,通过聆听赵白生教授的讲解,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记文学的价值,并坚定了未来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决心。
【主讲人简介】
赵白生,北京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跨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外传记文学研究年会会长、世界文学学会会长、世界生态文化组织主席、国际传记文学学会(IABA)创始人、中国东盟跨文化研究院(CACI)创始人。曾获北京大学唐立新奖教金优秀学者奖、德国弗赖堡大学高级学者奖(FRIAS Senior Fellowship)、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教学奖、哈佛燕京学人奖(Harvard Yenching Fellowship)、朱光潜美学与西方文学奖、赵萝蕤英美文学奖等。 专著、合著、译著、编著有:《严复:难为世界人》、《尼雷尔传论:非洲领袖跨文化研究》、Ecology and Life Writing、《东方作家传记文学研究》、《哈佛读本》、《欧美文学论丛·四》、《传记文学理论》、《肖像》等,还为中央电视台翻译了120多万字的大型电视系列节目,并担任央视《朗读者》节目的评点专家。
撰稿:梅林雨
审核:翟乃海
供稿审核:外国语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