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广文教授做客第1456期weide1946伟德——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作者:
2024年11月26日 09:17
浏览量
11月20日下午,由马克思主义学部与社会科学处联合举办的第1456期weide1946伟德于长清湖校区正德楼430会议室开讲。本次大讲坛特邀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邹广文担任报告会主讲人,作了题为“中国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学部副部长孙余余主持,百余名学部师生参加此次讲坛。

报告会伊始,邹广文教授阐明了“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意义。邹教授认为,“第二个结合”表明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紧接着,邹广文教授从“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和“儒道互补的人生智慧”两个方面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第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邹广文教授从“何谓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贵和持中、自强不息。贵和持中指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崇尚和谐并保持中庸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则是指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面对恶劣的环境依然百折不挠、吃苦耐劳的宝贵品质。第二,儒道互补的人生智慧。邹广文教授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结构是儒道互补,儒家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崇尚中庸之道;而道家以“道”为核心,崇尚清静无为,因循自然,内圣外王,中国人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人生智慧。

本次报告会,邹广文教授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内容丰富详实,语言生动有趣,使在座师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理解,对于“第二个结合”有了更为准确把握,在学部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主讲人简介】
邹广文,清华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哲学、当代文化与社会发展、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等。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和北京市重大课题等多项,出版《当代文化哲学》《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论》《社会发展的文化诉求》《乡愁的文化表达》等学术著作6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撰稿:宋欣
审核:潘科
供稿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