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耿幼壮教授做客第1399期weide1946伟德——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现代阐释

作者:

2024年05月29日 16:02

浏览量

2024年5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耿幼壮教授作客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崇文大讲堂,为师生做了题为“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现代阐释”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冬云老师主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杨黎红、刘亚、毛建雷老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部分本科同学聆听讲座并参与交流。

在讲座中,耿幼壮教授首先介绍三种现代批评理论,它们分别是英雄人文主义批评、精神分析学说和结构主义及后结构主义理论,并通过与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相关的不同媒介的现代作品为例,对于三种批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解说。就英雄人文主义批评而言,尼采是承上启下的人物,其《悲剧的诞生》上承德国浪漫主义和唯心主义传统(荷尔德林和黑格尔),下启存在主义思潮(海德格尔)。耿幼壮教授认为,这四位德国理论家对《俄狄浦斯王》的阐释各有不同,却一脉相承,即在超验存在的意义上,将俄狄浦斯王视为一个敢于直面真实,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完全主体意识的人文主义英雄。为了说明这些理论家相对晦涩的思想,不同媒介的艺术作品作为例证得到了展示,它们包括斯特拉文斯基和谷克多合作创作的清唱剧《俄狄浦斯王》和纪德的长篇小说《忒修斯》。对于精神分析学说的讨论从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开始,并涉及创伤、负罪、内疚和阉割等观点。耿幼壮教授指出,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运用于《俄狄浦斯王》的实际结果是,俄狄浦斯变成了一个和我们一样有着各种欲望和弱点的凡人。这种解说也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的分析得到了说明,所涉及的作品包括帕索里尼的影片《俄狄浦斯王》、达利以《俄狄浦斯情结》和《欲望之谜:我母亲,我母亲,我母亲》为标题的绘画等。最后一种理论——结构主义及后结构主义理论——的讨论始于列维-斯特劳斯为理解俄狄浦斯王而给出的俄狄浦斯家族神话图表,继而谈及德勒兹在《反俄狄浦斯》和福柯在《关于认识意志的讲座及俄狄浦斯知识》中的思想。结构主义及后结构主义理论一旦被用于《俄狄浦斯王》的解释,这部古典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内容便即刻得到了阐明,它们涉及主体/客体、同一/他者、性别/殖民、知识/权力,等等。这些思想内容在意大利著名导演卡斯特鲁奇依据荷尔德林翻译的索福克勒斯作品改编的当代版《俄狄浦斯王》中得到多角度的深入阐发。

在讲座后,在座的老师同学踊跃提问,耿幼壮教授对“经典作品与大众文化的关系”“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价值”“现代作家关于古代神话的重写” 等问题逐一解答,并为同学们推荐了相关阅读书籍。

于冬云教授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评价了耿幼壮教授的报告,她指出,耿幼壮教授的讲座以西方思想史的演进脉络为依据,对《俄狄浦斯王》这部伟大的文学经典进行了跨时代、跨文化、跨学科的考辨和分析,令在座师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严谨求真的治学精神。最后,于冬云教授对耿幼壮教授的讲座再次表示诚挚的感谢,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耿幼壮,美国俄亥俄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终身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


撰稿:毛建雷、曹健楠、艾心雨

审稿:毛建雷

供稿审核:文学院



Baidu
1946bv1946伟德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