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忠桥教授做客第1380期weide1946伟德——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
作者:
2024年04月18日 11:33
浏览量
4月10日上午,由马克思主义学部与社会科学处联合举办的第1380期weide1946伟德于长清湖校区正德楼430会议室开讲。本次大讲坛特邀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人文学者,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段忠桥担任报告会主讲人,作了题为“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学部副部长吴春雷主持,百余名学部师生到场聆听。

报告会伊始,段忠桥教授指出,关于政治哲学的研究历史悠久、意义重大,其核心论题为“国家应当与不应当做什么的道德和原则”,这是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政治哲学不是历史,不会因为当前的政治处境而过时。
紧接着,段忠桥教授围绕“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一是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的区别。段忠桥教授指出,古典政治哲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为列奥·施特劳斯,他的观点延续了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哲学的基本立场,集中探讨了关于善的知识,致力于用关于政治事务本性的常识取代关于政治事务的各种意见。与之相对,现代政治哲学学派的奠基人为约翰·罗尔斯,他认为政治哲学是宪政民主社会文化背景的一部分,因此其内容应当主要涉及政治正义与共同善的问题,也就是受众所关注的问题,即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二是政治哲学英美教材中的体现。段忠桥教授提出,当下英美大学的政治哲学课程通用教材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由史蒂芬·B·斯密什主编的《政治哲学》,内容上倾向于施特劳斯派的观点,认为政治哲学是对一切社会都必定遇到的政治生活永恒问题的探究。其二是乔纳森·沃尔夫主编的《政治哲学导论》,主要采纳了罗尔斯派的看法,认为政治哲学是一门规范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那些规定政府如何运作的准则和理想的标准。三是中国学者受到的影响及其对政治哲学发展的意义。段忠桥教授讲到,中国学者的政治哲学观点受西方影响极深,同样可以划分为认同罗尔斯的古典政治哲学派和认可施特劳斯的现代政治哲学派。前者对现代性持有基本否定态度,主张政治哲学存在的先决条件是一个需要解释也必然需要政治批判的不完美社会;后者强调政治哲学的核心是“谁得到了什么和谁说了算”的问题,认为政治哲学家不应探讨“人民拥有什么样的政治权力和自由”,而应研究“人民应当拥有什么样的政治权力和自由”。

本次报告会,段忠桥教授分别从“古典政治哲学”和“现代政治哲学”两大派别的视角深入剖析了政治哲学的本质及意义,带领学部师生共同领略政治哲学的历史沿革及主要特征,引导同学们关注政治哲学的当代发展及实践应用,加强对相关理论的解读和研究。
【主讲人简介】
段忠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二级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英国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哲学博士,牛津大学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客座研究员(1998—1999年)。
撰稿人:戚萌
审核人:潘科
供稿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