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欧建平教授做客第1367期weide1946伟德——国之大计:非遗保护下的中外传统舞蹈

作者:

2023年12月12日 22:34

浏览量

为庆祝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建院30周年及山东师范大学舞蹈地理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特别邀请到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欧建平于2023年12月10日下午在音乐学院第一排练厅举办了题为《国之大计:非遗保护下的中外传统舞蹈》的学术讲座。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原主任张泉君教授,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省文化馆活动策划部主任、研究馆员申海英,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音乐舞蹈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邱晓晨及舞蹈系师生参加学术盛会,讲座由高志毅副院长主持。

本次讲座,欧老师围绕“非遗”概略、约定俗成与“非遗”理论中的舞蹈分类与“民间舞”定义,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的中国歌乐舞,精选UNESCO“非遗”名录的外国舞蹈四个方面展开了讲述。

一、“非遗”概略

欧老师首先以亲历联合国“非遗名录”相关工作入手,为我们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国家大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范围、保护它的意义以及我们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述。其中提到,专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加以传承,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广泛而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故被誉为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其次,追溯了“非遗”这一概念形成的过程,“非遗”这一概念起源于1950年的日本,并用繁体汉语命名为“無形文化財”。原因在于在短短的两年中,大火先后烧毁了位于奈良的法隆寺以及位于京都的鹿苑寺,两座价值连城的古代寺庙,以及另外三座国宝级的建筑物,为此,日本政府当年5月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并于同年8月29日开始实施,由此开启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随后,欧老师为我们展示了“非遗”世界地图以及“非遗”的中国地图,让我们浏览了中国丰富的文化财产。关于我国“非遗”保护的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06年9月14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挂牌成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机构,全面承担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工作。“中心”成立以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辟了新路径。除此之外,2010年5月18日成立了“亚太培训中心”成为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积极开展地区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撰写,它是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项国内最大文化保护工程的重要文献。自2014年起,欧老师以此为理论依据,根据自身从事相关工作经验,率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连续五年开设了《“非遗”保护下中外舞蹈》必修课,在此期间邀请了各大名家站在中国和世界的视野进行了授课。

二、约定俗成与“非遗”理论中的舞蹈分类与“民间舞”定义

约定俗成“舞蹈”的分类原则共四种,可按照形式、内容、属性、功能进行划分。约定俗成的“民间舞”又称土风舞、民俗舞、英文是folk dance,它本是产生并流传于平民百姓中的群众性舞蹈,早期多以乡村经济、政治、宗教、社群、民族、审美、文化生态、风土人情为土壤,婚丧嫁娶、年节庆典为契机,自娱性和仪式性为特征,载歌载舞为形式。在“非遗”理论中,经过细化的四种“民间舞”,2008年统称为“传统舞蹈”。一是习俗舞蹈:包括生活习俗、岁时节令习俗、生产习俗三类;二是人生仪式舞蹈:包括在出生、洗礼、割礼、训导、成年、结婚、生殖、丧葬等各种人生仪式上的舞蹈;三是宗教信仰舞蹈:包括在各种宗教仪式上表演的舞蹈;四是其他舞蹈:包括各式各样、难以分类的舞蹈。通过不同视角对“民间舞”的分类,考察了不同“民间舞”的属性和功能。

三、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的中国歌乐舞

2005年中国申报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木卡姆是指大型套曲的意思,还具有法则、规范、曲调等多种含义。中国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由12套古典大曲构成,因此称为“十二木卡姆”。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西亚、中亚、南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得益于横贯欧亚的古代陆上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维吾尔族木卡姆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见证着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因此,“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人们赞誉为“中华瑰宝”“丝路明珠”。随后,对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伊拉克这四国读音略有不同的“木卡姆”进行视频资料直观对比,总结出只有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是男女同步、连弹带唱、载歌载舞的艺术,而四个外国的木卡姆则是以男性为主,仅仅演奏声乐与器乐,而没有舞蹈。欧老师以此问题请教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得知:“原生态木卡姆最早没有舞蹈,而舞蹈中挺拔的身姿与被当地称为‘新疆维吾尔族舞蹈之母’的康巴尔汗先生有关”,打破了惯有“西域乐舞影响中原乐舞”的观念。

欧老师又为大家深度讲解了中国朝鲜族的“农乐舞”,其又称“象帽舞”,是该民族农民在丰收时节,用演奏、演唱和跳舞这种三合一的形式,表现来年丰衣足食喜悦之情的民间舞蹈,具有十足的农耕文化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随后,欧老师以视频资料的方式为大家直观展示了朝鲜族的农乐舞,现场师生跟随视频进行舞动,感受朝鲜族农乐舞的魅力。

四、精选UNESO“非遗”名录的外国舞蹈

在本节讲座中欧老师为大家展示了四组珍贵的影像材料。亚洲柬埔寨的“宫廷舞蹈”,展现出典雅、柔美的风格,手姿丰富多彩。非洲的“中非共和国俾格米人的复调歌舞”,以最原始的舞蹈及复杂的乐曲复调为特征。拉丁美洲玻利维亚的“奥鲁罗狂欢节”展现出中世纪的装束及多舞种交织的表演形式。欧洲保加利亚肖普罗克地区的古老复调、舞蹈和祭祀仪式,展示出一种古老联袂而舞的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让我们见证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人类文化的创造性。

讲座最后,欧老师进行了现场答疑。我院王瑶老师由欧老师所介绍的柬埔寨“宫廷古典舞”引发了一些思考并与欧老师探讨柬埔寨“宫廷古典舞”的教学是否对我国古典舞的教学有所启发。欧老师对该问题进行了回答并为大家阐释了古典舞的定义。随后,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省文化馆活动策划部主任、研究馆员申海英对欧建平老师动人的讲座表示感谢,并希望广大师生参与到山东省非遗舞蹈的保护与传承中;最后,魏凡俭院长与高志毅副院长非常感谢欧建平老师近三小时全情投入的精彩讲座,让我院舞蹈学子们收获满满,以更高的视野,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主讲人简介】

    欧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撰稿:张雅婷 王琴 刘子琛 井一帆 孙薇佳

审核:索美超

供稿审核:音乐学院



Baidu
1946bv1946伟德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