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晓梅教授做客第1368期weide1946伟德——新时期文化教学与传播的挑战、理论和实践
作者:
2023年12月14日 21:38
浏览量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兼职教授祖晓梅教授,受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邀请,于12月12日在千佛山校区教学三楼3546报告厅进行学术讲座。讲座由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马茂祥教授主持。讲座中,祖晓梅教授以《参考框架》和《应用解读本》为例,主要讨论了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在跨文化交流和传播方面的新挑战、文化教学和传播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以及文化教学和传播的案例分析三方面的问题。
一、新时期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挑战
当今,世界全球化日益深入和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逆全球化的倾向,世界格局产生了新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分歧、民族主义意识的加强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甚至战争。网络传媒对中国的不实报道导致其他国家民众对中国产生误解和偏见。如何通过国际中文教育改变这些误解和偏见,实现文明交流与互鉴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跨文化交际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的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目标是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促进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群体层面的目标是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个体层面的目标是提升个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三个层面的目标均通过人在跨文化的语境中实施和实现。
当今,国际中文教育和文化传播都面临新的形式,即教学对象呈现多元化和低龄化趋势、中文教育与文化传播密切相连、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文化传播的新使命与新任务、传统的文化教学理念和模式急需改进。
二、新时期文化教学的新理念和模式——以《参考框架》及其《应用解读本》为例
《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以下简称《参考框架》)及其应用解读本是在新形势对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中文化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的有益尝试。
《参考框架》中文化的内容,根据教学实际和中国的国情分为三类,即社会生活、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文化教学的目标是超越刻板印象、尊重文化差异并理解中国,该目标涵盖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与文化态度等四个方面。通过这四方面的教学使学生达成认知与情感目标,并形成描述文化、解释文化、比较文化和评价文化四个维度的目标,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
当今中文已经或正在被许多国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因此,按照学习者的认知水平而非知识水平划分文化教学的目标是可行的。新形势下,文化教学的目标可以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等三个层级。
文化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参考框架》和《应用解读本》分别提供了较好的指导。《参考框架》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应用解读本》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应用解读本》在内容上包括三部分,分别是解读《参考框架》的编写理念、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教学实例。
祖教授指出文化教学的原则有七个:以学习者为中心、认知学习与体验学习相结合、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强调跨文化的比较和对话、内容和方法与学习者特点相适应、课堂教学与课外体验相结合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文化教学。其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学习者为中心意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特点和兴趣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强调直播课的教学形式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文化教学活动包括文化知识活动、文化理解活动、跨文化意识活动、文化态度活动以及综合体验活动等。祖教授指出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方法,二者的不同在于方法侧重于教师的教,而活动需要师生共同完成。文化教学活动按照文化教学目标的四个维度展开,与文化教学目标相对应。
文化教学的途径有三个:教师讲解与展示、师生互动与讨论、生生互动完成交际。祖教授以《新实用汉语课本》中的《入乡随俗》一课为例,展示如何利用看图说话(描述中国各地茶馆的风俗)、比较中国各地茶馆的异同(茶具、环境、活动等)、比较中国茶馆和学生国家茶馆或咖啡馆的异同、观点交换(在茶馆和饭馆大声说话不礼貌吗)等交际任务开展文化教学。
三、文化教学和传播的案例分析
祖晓梅教授以“中国人什么都吃,没有环保意识”“‘孟母三迁’” 的主题是望子成龙吗”和“春节也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三个典型案例为例,与学生就文化教学如何教展开讨论。
针对第一则案例祖教授指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要以偏概全,实际上,大部分人不吃狗肉,人们的食物具有多样性,吃狗肉和鸡鸭鱼肉是相似的;同时,解释吃的狗肉并非宠物狗的肉。
针对第二则案例祖教授指出,“孟母三迁”的故事重在强调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中国人注重孩子的教育。在中国,父母都重视孩子的教育与成长,而母亲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针对第三则案例祖教授指出,该问题属于文化归属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进行文化比较,文化应交流、交融、互相影响、互相借鉴。当今,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越南、韩国等国家的传统节日。春节起源于中国,又在世界的地方有所发展,同时也说明中国的春节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文化教学的目标不在于争论文化归属,而在于促进文化间的交流与相互影响。
【主讲人简介】
祖晓梅,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中文教育、跨文化交际、文化教学与传播。先后在美国的路易斯维尔大学、南佛罗里达大学孔子学院、埃默里大学、韩国庆南大学任教。是《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及《应用解读本》的主编。所著《跨文化交际》是国际中文教育硕士核心课程“跨文化交际”的教材,被指定为《国际中文教师证书》参考书。在国内外为孔子学院的院长、中文教师、志愿者、本土教师、高校外事干部等做跨文化交际和文化教学的讲座和培训。
撰稿:宋增瑶 黄心悦 李玉洁
审稿:王彩云
供稿审核:国际教育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