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其洪教授做客第1321期weide1946伟德——再议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作者:
2023年06月19日 13:11
浏览量
2023年6月16日下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社会科学处联合举办的第1321期weide1946伟德于长清湖校区正德楼430会议室开讲。本次大讲坛特邀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其洪担任报告会主讲人,作了题为“再议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惠芳教授主持,百余名学院师生参加此次讲坛。

报告会伊始,黄其洪教授以“当前国内实践哲学进入瓶颈期”作为切入点,结合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实践”一词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含义。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我们只发现了经验的实践概念和道德的实践概念。黄其洪教授指出,以经验的实践概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以物质本体论为前提,会导致禁欲主义和专制主义。
紧接着,黄其洪教授围绕“马克思的实践概念”阐述了不同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认识。第一,卢卡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历史关系,以及处于社会实践中的人和自然。第二,施密特认为实践是处于历史性中的人在历史性的目的的支配之下利用历史性的手段和感性机能对历史性的对象采用历史性的方式进行改造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肉体因素和智力因素合为一体。第三,高清海认为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做出划时代的理论贡献,关键在于他找到了理解现实世界的新视域,找到了突破传统哲学框架的新范畴、新语言和新思维方式。黄其洪教授指出,由于三者缺乏对历史性本身的思辨性澄明,使得他们的实践概念仍然是不纯粹的。因此,建立思辨的实践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成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一项必要和迫切的任务。黄其洪教授在总结马克思实践概念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指出在今后的实践哲学讨论中,学者们对自己是在何种层次上使用实践概念这一问题要有明确的意识,并作出清晰的界定,坚决反对像以往那样抽象地、片面地使用实践概念。
最后,宋惠芳教授在总结中提到,黄其洪教授的报告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内容丰富,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政治站位高、学术意义深、思想引领强的学术报告,为我们进一步把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也为在座师生强化理论学习指明了方向。

本次报告会,黄其洪教授围绕“再议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讲解,内容详实,剖析深刻,既有理论高度,又生动形象,使在座师生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丰富内涵和基本原则有了更为清晰、准确的认识,对于学院进一步推进学术研究与良好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主讲人简介】
黄其洪,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撰稿:丁青钰
审核:徐 稳 潘 磊
供稿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