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声]刘增人:送先师师田仲济先生远行
作者:
2017年06月18日 13:36
浏览量
公元2002年1月14日凌晨,田仲济先生病逝于济南千佛山医院,享年95岁。新时期以来堪称辉煌的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最后一位奠基人,也随李何林、唐弢、王瑶先生驾鹤西去了——这损失,这哀痛,又岂是几句空言所可道尽?!但活着的人,却又只能如此以寄托哀思,这就不能不使人分外感到语言的无能与无力了!
田老生前,历任山东省政协常委,省社联、省文联、省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山东省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山东省茅盾研究会会长,中国民主同盟山东省常委,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等职,50年代起即开始培养现代文学硕士研究生,1981年,又牵头为山东师大申请到现代文学硕士授权点,为后来的博士授权点奠定基础——毫无疑问,他是我国特别是我省杰出的文化战士,成绩卓著的教育家。
田老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杂文作家。1929年起,他就在《青岛时报》和《青岛民报》上创办文学月刊《野光》和《处女地》,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杂文创作。40年代,他在重庆参与抗战文协工作,编辑文学月刊《微波》,杂文依旧是他创作的强项,《杂文的艺术与修养》《情虚集》、《发微集》、《夜间颂》等论文杂文集,既是他本人创作的高峰,又代表了当时杂文的主导倾向。解放后,他的主要精力倾向教书育人,但依然钟情杂文,即使在因为《雅量》等篇章受到政治牵连的日子里,仍然痴心不改,把继承鲁迅杂文传统,视为自己的艺术生命。1993年召开的“田仲济杂文全国讨论会”上,学者们一致认为,“对人的尊重”是他杂文的基本主题,敏锐的现实感受、深邃的历史思辨和诗性美,则是其基本风格。
田老还是我国新文学史研究与著述的大家。他40年代撰写的《中国抗战文艺史》,是我国第一部新文学的断代史,至今仍是这一领域里的扛鼎之作与不刊之论。他与孙昌熙教授联合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84年)、《中国现代小说史》(1984年),是新时期最早问世的文学史教科书,具有划分时代的历史意义。
田老更是我国王统照研究的奠基人和开创者。早在50年代,他就与王统照共事,对王先生的人品与风范,心仪已久,感情弥笃。他首先在中国学术界提出对王的评价偏低的问题,并且率先着手开始对王的作品的整理出版与研究。50年代,他在百忙中为北京某出版社编就了王统照文集若干卷,不幸惶惶巨著未及问世,这些浸透着作者与编者心血的文稿,就与我国人民、我国文学一起,陷入十年内乱的大灾大难之中,数百万字稿件,丧失殆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新时期刚刚开始,他出于对亡友的怀念、对历史的尊重、对学术的责任,又从头开始了王统照文集的整理与编辑。也就是在那时,刚刚开始学习涂鸦的笔者,才在田老与冯光廉师的带领下,走上了王统照研究这一堪称寂寞而又漫长的道路。1981年,六卷本《王统照文集》开始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面奠定了王统照研究的基础。田老在《序言》中指出:“……那年的初冬,诗人仅仅以六十岁的寿命即离开了他讴歌的社会。在萧萧的寒风中,我从诗人墓地的回途中,许久许久,心中浮起的是他的音容笑貌,是他的遗风余韵,他性格是那末纯朴、谦虚和诚挚,他文章的风格是那末谨严、凝练和浓郁,文如其人。做为一位长者,他是多末令人钦敬,多末令人怀念啊!……”历史已经掀过去不少篇页,田老的充满诗意的评论,依然闪现着真理的光彩。……
1月20日,正是旧历的“腊八”。遵照田老的遗愿,家属和弟子们来到青岛的海边,来到田老文学事业起步的地方,举行海葬。那天颇有些阴冷,真担心海上的风浪。不料船行至太平角、小青岛之间一号标区,霎时风平浪静,更有鸥鸟翔集,鲜花与碧浪在船后留下长长的遗迹。哀乐声中,人们不禁又怀想起田老的人品与业绩,泪花中洋溢着追怀与崇敬!华枝春满,天心月园,九十五番花信,九十五度春秋,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十七年到新时期,创作与研究并重,著述与育人齐趋,田老可谓死哀生荣,功德圆满矣!如今,先师已成古人,后学唯有奋勉,发扬而广大,继承又超越,也许可以稍慰英灵于彼岸!
高天厚土啊浩淼重洋,愿在你们怀中,永安这一颗博大的心灵!
2006.12
[作者简介:校友刘增人,山东省潍坊市人,1942年7月生,196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同年分配至泰安师专中文系任教,1983年评为副教授,1984年任中文系副主任,1985年当选为泰安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1987年调至青岛大学中文系任教,1990年任副系主任,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4年任系主任,1996年兼任留学生教育中心副主任,1998年兼任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1999年任青岛市文联副主席。2001年不再担任中文系主任等行政职务。2002年起,担任青岛大学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合作组建、中国第一个鲁迅研究中心主任,《鲁迅研究年鉴》主编。现主要社会兼职为:《鲁迅全集》编委、中华文学史料学会近现代文学史料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山东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先后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1989、2001)。1990、1999年当选为青岛大学优秀教师,2000年,当选为青岛市劳动模范,2001年,遴选为青岛市拔尖人才。(杨存昌摘自刘增人教授个人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