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伟德BETVlCTOR体育手机
伟德BETVlCTOR体育手机
伟德BETVlCTOR体育手机
伟德BETVlCTOR体育手机

[校庆专版]大众日报:为有源头活水来——山东师范大学科学研究工作创新发展成果丰硕

作者:

2017年06月18日 13:36

浏览量

在人民网9 月 28 日公布的“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50 名候选人名单中,山东师范大学唐波教授榜上有名,成为山东省成功入围的唯一候选人。

山东师范大学历来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基础性、 先导性作用,把提升科研水准作为兴学强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丰硕成果。 早在 1985年,由该校教师汪德营、李师正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 在复杂地质险峻山区修建成昆铁路新技术”就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据统计,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A 类]获得者中,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有7 名,入选人数在全国高校中排第45位;首批30 名齐鲁文化英才中,山东师范大学毕业生有6名。

近年来,山东师范大学在强化硬件、提升内涵、推动科学研究事业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 科学研究工作是高水平大学的度量尺,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只有科研水平提升了,才能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稳步提高。”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商志晓教授如是说。

“十五”以来,该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2000 余项,其中获得 973计划、 863 计划等国家级课题20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 1326部,发表学术论文 8000 余篇,鉴定科技成果 72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00 余项,涌现出一大批对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10年间,学校科研成果获奖数量一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共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 361项。 赵彦修教授完成的 863 计划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项目“盐生植物中高效盐诱导启动子的分离与鉴定”入选“国家 863计划15 周年成就展”。唐波教授主持的“磷矿粉直接法生产硫基或氯基三元复合肥新工艺”、“重要农药、医药中间体的绿色化工生产技术集成”两项成果分别于2001 年和2006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吴义勤教授的论文《难度·长度·速度·限度——关于长篇小说文体问题的思考》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成为山东省首次问鼎此项全国最高级别奖励的作品。

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为适应现代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山东师范大学积极营造有利于科研资源共享的发展环境,努力构筑起创新研究和共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农药、医药中间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的组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长足发展,有效整合了学校现有的科研资源,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彰显出鲜明的科研优势和特色,培育了新的科研增长点,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竞争力。

科研创新,关键在人才。山东师范大学校长赵彦修教授认为,能否积聚起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高端科研工作队伍,并充分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是提升科研综合实力的决定因素。经过多年的积聚,学校目前已经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团结奋进的学术团队。精细化学品清洁合成研究创新团队于2009年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称号,并记集体一等功。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转化为生产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唐波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占有多大分量,是一所高校教学水平、科研实力、学术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具体体现。科学研究水平是检验学校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核心指标。”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共对外签订文化科技合作和技术服务合同 520 多项。仅“十一五”期间,学校就与2 个地级市、 23 家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签订了科技文化全面合作协议,为学校跨地域、跨行业合作畅通了渠道,有效地推进了产学研合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与东营市联合建立了千亩盐生植物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专利技术成果,已累计创出产值 21.4亿元,创利税 3.3亿元。2009年,学校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是山东师范大学服务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平台。该校的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是全国高校唯一一家专门研究齐鲁文化的学术机构,基地主持编写的《山东省古遗址现状调查与保护建议》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教育部专门发文予以表彰,此外该基地还组织编写出版了《齐鲁文化通史》和《齐鲁历史文化丛书》,促进了齐鲁文化现代价值的发挥和进一步走向世界。由学校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担纲完成的《山东地方史文库》第一辑《山东通史》一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便引起了社会科学界尤其是史学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集科学性、思想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精品工程,对于推动新时期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学校高举教师教育旗帜,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山东乃至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教师教育类研究课题500余项,为全省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全省16个市30余个县区建立了40 余个重点实验基地,参与学校近400所,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60年风雨兼程铸就了山东师范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新世纪 10 年的飞速发展实现了学校科学研究事业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性跨越。在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山东师范大学将在优化机制、整合资源、彰显特色上大胆探索,锐意攻坚,继续谱写出科学研究事业服务教学、服务社会、创新发展的华美篇章。(李建业 姚昌)


Baidu
1946bv1946伟德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