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研究中心
作者:
2017年06月18日 13:36
浏览量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三大研究方向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自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以来,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要求,紧紧围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和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五个方面展开工作。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在整合集中校内有关专家的基础上,又以项目研究为纽带,围绕重大项目研究进行学术队伍建设,目前聘任校内外专职研究人员2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0人、16人具有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研究力量较雄厚的研究队伍,使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成为一个以研究和弘扬齐鲁文化为宗旨的学术机构。目前,齐鲁文化中心在队伍建设和研究工作的规划和开展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多学科优势互补,是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的显著特色。中心自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以来,即确定了三大研究方向:“齐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古文献研究与整理”、齐鲁文化开发与应用。并根据这三大研究方向,整合研究力量,组织成立了三个研究所:(1)齐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2)古文献研究与整理研究所;(3)齐鲁文化开发与应用研究所。兹将本中心的三大研究方向简介如下:
(一)齐鲁文化与传统文化研究所:
“齐鲁文化与传统文化研究所”主要从事齐鲁文化的专门研究和传统文化的综合研究工作,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诸学科。本所研究人员全部为高级职称,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迄今为止,已承担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研究项目、山东省社科项目4项。王志民教授对齐文化、齐鲁文化的研究已具有广泛影响。本方向本着立足齐鲁文化研究、走出齐鲁文化研究齐鲁文化,走出地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的研究理念,在有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借鉴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成果。在《光明日报》、《文学评论》、《民族研究》、《文学遗产》、《文史哲》等国内报刊及海外期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多次,其中,安作璋、王志民教授主编的《齐鲁文化通史》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本方向还下设全真道研究所,专门从事全真道及道家、道教的研究和信息搜集工作。
本研究所还与文学院联合共建了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
(二)古文献研究与整理研究所:
古文献研究与整理研究所,是依托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基地的三大研究方向之一“山东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而设立的。本所研究人员全部为高级职称,其中2人具有博士学位。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研究所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儒家文献及儒学史研究、山东地方文献整理研究。研究所目前在儒家文献及儒学史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十五期间”出版了有关儒家文献研究和整理方面的专著七部,在《哲学研究》、《孔子研究》、《中国哲学史》、《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文史哲》等国内报刊及海外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奖四项。根据中心“十一五”规划确立的科研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研究所立足于目前组成人员专业知识结构,计划首先继续在儒家文献与儒学史研究方面加强力量,保持和发挥优势,力争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性学术成果;其次,加强山东地方文献的研究,通过组织攻关,力争产出创新性成果,带动整个文献方向的深化研究。
在学位点建设方面,本研究所在“十五”期间成功的申报、建立起 “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哲学”两个硕士学位点。2007年又与文学院联合共建了“中国古典文献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三)齐鲁文化开发与应用研究所:
开发应用是齐鲁文化研究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只有把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开发应用转化为应用成果,才能使研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本着这一思路,中心成立以来即非常重视齐鲁文化的开发和应用工作,并成立了齐鲁文化开发与应用研究所。本研究方向近年来主要抓了如下四项工作:
(1)与山东老年学会、老龄委联合,进行“山东农村孝文化现状调查”。在研究中心的主持下,组织了由40名研究生和200余名本科生组成的课题调研组,利用假期对家乡所在地的孝文化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涉及218个村庄,对15个村庄进行了重点调查,对203个村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十余篇综合调查报告,汇编成《传统孝文化在当代农村的嬗变》一书,作为2003年12月上旬召开的中国孝文化国际研讨会的主要材料,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传统孝文化在当代农村的嬗变》一书已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2)参与开发地方课程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精神,我中心参与了山东省教委举行的地方课程开发投标工作,获得山东省地方课程学习指导书民族文化领域的《齐鲁历史名胜》、《齐鲁历史名人》的编写工作。其中《齐鲁历史名胜》于2003年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于当年秋季在山东省初级中学推广使用,由学生自由选用,至2007年已累计选用数百万册,在地方课程学习指导书单册发行数中居第一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齐鲁历史名人》于2004年经山东省教委审查通过,至2007年已累计选用数百万册。
(3)参与文化大省建设。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文化大省建设的宏伟目标,2003年我中心紧密配合省委、省政府工作会议精神,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文化大省建设中去,组织了“齐鲁文化研究与文化建设座谈会”,认真倾听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围绕这一主题撰写了一些学术论文。同时,充分发挥中心人员在文化研究方面的专长,对地方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4)进行历史文化遗产调查。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精干力量,对全省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逐一调查,完成了教育部重大课题《山东历史文化遗存现状调查与保护建议》,在此基础上向省人大提交了《关于修订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的建议》,向全省17个市分别提交了《文物保护现状及保护建议》,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同时《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与保护建议》的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将于2008年底完成。
